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夏至草 | 拼音:xià zhì cǎo |
拉丁学名: | |
别 称:夏枯草、白花夏枯草、白花益母、灯笼棵、小益母草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双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唇形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主要产地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15-35cm。茎直立,方柱形,分枝,被倒生细毛。叶对生;有长柄,被细毛;掌状3深裂,两面均密生细毛,下面叶脉凸起。春夏开花,花轮有花6-10朵,无梗或有短梗,腋生;苞片与萼筒等长,刚毛状,被有细毛;花萼钟形,外面被子有细毛,喉部有短毛,具5脉和5齿,齿端有尖刺,上唇3齿较下唇2齿长;花冠白色, 钟状,外面被有短柔毛,冠简内面无毛环,上唇较下唇长,直立,长圆形,内面有长柔毛, 下唇平展,有3裂片;雄蕊4,二强,不伸出;花柱先端2裂,裂片相等,圆形。小坚果褐色,长圆状三棱形。 花期3~6月。果期6~7月。
生长习性
生于海拔1 400~2 700m的田边、路旁、房前屋后或灌丛中,为常见杂草。 喜光,生命力极强,可自繁,耐瘠薄。
药用价值
中药味微苦,性平。有小毒。养血,调经。 蒙药味微辛,性寒。利尿,退翳。入脾经。
夏至草图片
*若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8371831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