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芦苇 | 拼音:lú wěi |
拉丁学名: | |
别 称:芦芛、蒹葭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 | 亚 目: |
科:禾本科 | 亚科: |
族: | 属: |
形态特征
多年生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,生长在灌溉沟渠旁、河堤沼泽地等。芦苇的植株高大,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。茎秆直立,秆高1~3米,节下常生白粉。叶鞘圆筒形,无毛或有细毛。叶舌有毛,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,排列成两行。叶长15-45厘米,宽1-3.5厘米。圆锥花序分枝稠密,向斜伸展,花序长10一40cm,小穗有小花4—7朵;颖有3脉,一颖短小,二颖略长;第一小花多为雄性,余两性;第二外样先端长渐尖,基盘的长丝状柔毛长6—12mm;内稃长约4mm,脊上粗糙。具长、粗壮的匍匐根状茎,以根茎繁殖为主。
相关文化
唐·司空曙 《江村即事》钓罢归来不系船,江村月落正堪眠。纵然一夜风吹去,只在芦花浅水边。
药用价值
芦苇根:甘,寒。芦苇根:归肺经、胃经。芦苇根:清热生津,除烦,止呕,利尿。
芦苇图片
*若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8371831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