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中文学名:箬竹 | 拼音:ruò zhú |
拉丁学名:Indocalamus tessellatus (Munro) Keng f. | |
别 称:辽叶、辽竹、 簝竹、簝叶竹、眉竹、楣竹、粽巴叶、若竹 | |
门:被子植物门 | 纲:单子叶植物纲 |
目:禾本目 | 亚 目: |
科:禾本科 | 亚科:竹亚科 |
族:北美箭竹族 | 属:箬竹属 |
主要产地
浙江和湖南
形态特征
箬竹竿高可达2米,最大直径7.5毫米;一般为绿色,竿下部者较窄,竿上部者稍宽,小枝2-4叶;叶鞘紧密抱竿,无叶耳;叶截形;叶片在成长植株上稍下弯,宽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先端长尖,基部楔形,下表面灰绿色,密被贴伏的短柔毛或无毛, 叶缘生有细锯齿。未成熟者圆锥花序,小穗绿色带紫,花药黄色;子房和鳞被未见。4-5月笋期,6-7月开花。
生长习性
箬竹生于山坡路旁。海拔300-1400米。阳性竹类,性喜温暖湿润气候,宜生长疏松、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,耐寒性较差,所以要求深厚肥沃、疏松透气、微酸至中性土壤。
箬竹图片
*若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,仅供阅读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,以线下面诊医学诊断、治疗为准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83718318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